经责责任审计是国家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体现,是促进民主法治建设重要的制度安排。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有力地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促进领导干部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干部监督管理制度的完善。但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党中央国务院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深度和广度不够、审计组织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笔者以为,为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需要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出发,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和专项审计工作相结合,构建起以经济责任审计为龙头,其他专项审计同步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
一、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集中体现
国家审计在本质上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其产生基于受托责任,是通过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对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起到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这种本质的要求决定了国家审计应当切实履行受托责任,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独有的审计制度,其基本功能是关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预防、揭示和抵御危害领导干部正确使用经济权力的病害,促进领导干部经济权力的正确使用。因此,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集中体现。同时,国家审计的本质也要求经济审计不断深化和发展,切实起到促进干部监督和管理制度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促进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促进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构建经责审计大格局是深化经责审计的内在要求
(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2010年,中办国办出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既是对过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肯定,也对今后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审计领域更宽。不仅要求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更重要的是关注重大政策落实和重大决策制定情况。不仅仅要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完善国家治理的措施。二是审计对象的范围更大,层次更高。1999年中办和国办出台的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规定明确将县级以下干部纳入审计范围,而此次的《规定》将所有的省部级及以下的领导干部纳入审计范围。三是审计工作的规范性要求更高。《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计划、组织协调、审计内容、审计实施、审计评价、责任界定和结果运用等方面,都作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四是责任更为重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影响到对领导干部的正确合理使用,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对象的延展,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
(二)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存在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审计工作必须有深度,有广度,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要涵盖经济运行的各个重要方面,不仅包括财政财务收支,还要涵盖经济决策、落实宏观政策等重要方面;不仅要检查遵纪守法情况,也要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业绩。不仅要查处问题,更要从机制体制制度层面提出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和国家治理的建议。但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影响其深化和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力资源不足。随着审计工作内容的不断扩大,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有的经济责任审计揭示了一些问题,但对领导干部的业绩评价基本照搬被审计对象提供的资料,有的经济责任审计仅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方面。三是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存在交叉重复。经济责任审计涵盖了财政、重大投资、国有企业、社保等各个领域,而这些内容也是近年来专项审计的重点,不可避免会造成审计内容的交叉重复。
(三)深化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
要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应从整合资源的思路出发,构建以经责审计为龙头,其他专项审计同步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通过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将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相关的审计项目纳入统一的项目计划,按照统一组织、同步开展、相互衔接、成果共享、分别报告的原则予以实施。通过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整合审计人力资源,打破单位内部专业限制,根据在同一地域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和专业审计项目的人力需求和实际人力状况,科学合理配置各项目人员,并可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动态调配审计人员。通过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整合审计成果资源,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各专业审计的成果,从而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各专业审计项目也可以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有利于推动各项目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的审计,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重视程度较高,在配合审计工作上阻力较小,有利各专业审计的顺利实施,而各专业审计覆盖面较广,可以有效减少经济责任审计的盲点。
三、构建经责审计大格局的几点建议
(一)按照“1+N”的模式统一安排项目计划。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需要与相关部门协调后方能确定,因此可以按照“1+N”的模式安排项目。所谓“1”指的是经济责任审计,即先与组织、人事等部门密切沟通协调,确定经责审计的具体项目。所谓“N”指的是各专业审计,即待经济责任审计确定后,再考虑将与之相关的其他专项审计项目纳入统一的计划安排。如在某地实施的主要党政领导干部审计计划确定后,可将在同一地域实施的财政审计、投资审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投资项目审计等纳入统一的计划安排,下达一个通知书,统一进点,统一时间范围内同步实施。
(二)整合审计资源,统一组织实施。
一是整合审计内容,减少不必要的交叉重复。根据各项目审计内容既有交叉重复,又有各自工作要求的实际情况,将经济责任审计中涉及各专业领域的工作内容合理地编入各专项审计的工作方案,同时各专业审计在兼顾总体要求的情况下编制具体的工作方案。
二是整合人力资源,形成合力。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需要打破各审计机关内容的处(科)室界限,按照大格局各项目的需要,结合审计人员的特点和专业情况,统一调配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三是建立统一的协调领导机构,加强组织保障。一般而言,应当建立以审计机关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各项目负责人为成员的协调领导机构,构建统一的项目组织管理平台,确保各项目的统一实施、密切配合。
(三)创新组织方式,建立扁平化的审计项目管理模式。
在整合审计资源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的同时,也打破原有的审计机关内部管理构架,按照原有的审计组——业务处(科)室——审计机关负责人的管理构架,既不利于对审计人员的管理,也由于管理层级较多降低工作效率。因此,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需要创新组织方式,建立审计组——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领导小组的两级管理模式,减少了管理层级,实现了审计项目的扁平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创新信息管理,建立信息数据共享平台。
适应被审计单位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计算机审计的日益推广,构建电子数据资源整合分析平台,集中管理、协调各项目的电子数据资源,保证电子数据在各审计组之间的共享。通过对集成电子数据进行多角度的整体关联分析,为开展各审计项目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不仅提高电子数据资源利用率和审计效率,而且有效服务于确定审计重点、发现审计线索和实现审计目标。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适应经责审计的复合型人才。
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需要熟悉财政、投资、社保、企业、投资等各项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既懂具体审计业务,又有宏观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实践经验丰富,又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构建经济责任审计大格局,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实战和理论水平较高,审计业务和管理水平较高,微观查处和宏观分析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来源:审计署网站
(http://www.audit.gov.cn/n6/n39/n61/c1326/content.html)